在中國的古代建筑中,有一種特殊的結構,它上承屋頂,下接立柱,扮演著“頂天立地”的角色,同時它也是身份的象征,驚艷千年。那奪人心魄的裝飾美和形式美,曾使梁思成和林徽因為之傾倒,它就是斗拱。說起“斗拱”,也許有人可能不太熟悉。但是由它托舉起的飛檐廊閣,卻在中國驚艷千年、家喻戶曉。
在早時期,人們居住的房子僅僅只是草屋房子,但隨著歷史的變遷,還有人們的智慧杰作,讓居住的房子漸漸完善,很多較完美的建筑從而保存到了現在,成為了供游客欣賞旅游的古建筑。古建筑的發展歷史特別悠久,這也正是我們欣賞的地方,能保存得如此完美這就是古建筑設計的巧妙之處了。古建筑的設計會運用到很多原理,例如斗拱的力學就設計得十分巧妙,同時還有榫卯解構的運用,建筑設計師將此利用得淋漓盡致。
隨著古建筑技藝的發展,斗拱成為了古建筑的代表性語言。在很多古建筑中,都有斗拱的存在,比起現在來說,斗拱有著高的地位,比現在的用處多多了。當然,古建筑的大特征就是建筑的奇特,也就是說裝修很漂亮,能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大所述是皇宮貴族的住所,還有就是一些廟宇,一般百姓人家的建筑很少被保留下來。
雖然如今的仿古建筑,與傳統的古建筑相比,無論是在整體氣質上還是技藝精致上,都無法比及。但是在某些地方,依然延續了古建筑的一些傳統技藝。比如:仿古建筑上的斗拱結構,與傳統的斗拱結構相比,雖然形似但是在技藝上已經有很大的區別,就材質而言,大部分仿古建筑都是安裝的水泥斗拱結構,而且在形神上也無法做到傳統的斗拱結構的靈動輕盈的感覺,但是這也是表明了現代人對中國古建筑技藝的一種很好的傳承。
大家平時在生活中,看到一些古建筑或是仿古建筑,不妨仔細留意,也許依然會被上面的斗拱結構所驚嘆。